感悟诗一组
之一
九月山寺访僧
九月重阳九重九,遍采山果访僧友。
高山深处浮云端,有僧跏趺可见不?
寻觅山僧谈经纶,山僧迎迓频揖手。
三季群卉已凋残,独有野菊堪佐酒。
谈文料寒浑不觉,论诗豪饮发啸吼。
人间红尘屈指间,棋局未分胜与负。
不觉荏苒光阴逝,落叶缤纷三尺厚。
霜华催人月入窗,衣衫还带余香走。
注:不,通否,读音否(fou)。
之二
暮投灵岩寺
暮投灵岩寺,烟霞隐翠微。
帷幔已半落,白鹤归窠飞。
爽风穿山涧,朗月净如水。
玄机藏古寺,轻手叩禅扉。
老僧一长号,荡气九肠回。
问由何其晚,复言恋余晖。
师灌醍醐顶,无香乃真水。
世间多醴醖,酩酊烟火微。
夜半临渊马,情势岌岌危。
沉恋迷途客,破鼓敲重槌。
旧燕新巢筑,盼却来年归。
清水洗尘襟,豁然得皈依。
之三
题莲花山
盘道蜿蜒幽径通,鲁柏青翠叠芙蓉。
汉武响铃今犹在,秦皇驻跸迹无踪。
探身寻觅真奥区,依稀仙女传流盅。
一叹多少沧桑事,泉溪不改意濛泷。
注:
1、新甫山:今名莲花山。《诗经》有“徂徕之松,新甫之柏。”句。距泰山50公里,素有小泰山之称。
2、响铃:即响铃碑,传为汉武帝曾用来作军事报警之用。
3、秦皇驻跸:历史记载,秦始皇曾东巡而驻跸新甫山。
4、仙女:传为汉武帝时,有刘晨、阮肇二人入此山中采药,遇到仙境,见鲜花遍野,落英缤纷,终日与仙女嬉戏,掬食胡麻,曲水流觞,乐不思返。及至归来山下,已过去不知几世矣。二人又重寻仙境,乃不得见(事迹见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)。
之四
古寺夜宿
僧友留宿山寺中,心淡水木坦途通。
昼兴畅快谈了悟,夜静悄然风入松。
月色璀璨人矍铄,星光稀微鸟朦胧。
浮世万象须自释,一旦觉醒乃不同。
之五
残荷
凄风孤雁带日斜,惆怅幽怨向天涯。
莫道凋叶无用物,化作淤泥更护花。
之六
秋之随想
蓬窗闲暇抚绿绮,秋雨斜飞沾罗衣。
居安宜念贫窭苦,学得梁鸿歌五噫。
注:
绿绮,琴名。
五噫,即《五噫歌》,东汉梁鸿所作,感谓民生疾苦。
之七
秋暮
金乌西坠山色昏,高天七月看彤云。
牧笛樵歌答唱晚,清溪洗濯脱凡尘。
之八
山中春来
一俟春来晨带露,闻有足声传空谷。
苍苍翠翠青碧里,孤寺半掩见古木。
黄叶飘摇落泉溪,红花灿烂铺道路。
棋局未终年复年,何又犬吠惊麋鹿?!
之九
觉悟
垂恋荣华皆吾辈,功名利禄影相随。
觉悟沉湎浮世久,无嗔无憎无喜悲。
之十
题莲花山天然石观音
直拟大士访灵鹫,跏趺济世几春秋。
众生心念一贯通,洗却尘襟许多愁。
之十一
空山新雨
空山新雨正可禅,松下葛藤与接肩。
晓岚伴诵晨间课,洗尘尚需长流泉。
之十二
心语
悟却万事水无香,梵乐延绵竟绕梁。
拟将甘露尽抛洒,共济三界一线长。
之十三
天波甘露沐尘心
天波甘露沐尘心,清虚修持一言箴。
莫道荒唐时已晚,心魔从此万世喑。
之十四
禅诗
大块三月生烟波,忽觉光阴如穿梭。
心存灵犀一念在,参禅不必向新罗。
注:新罗,古印度。
之十四
静思
静思不生众心魔,缘分缘聚机缘多。
莅难太息顿悟日,苦海欣逢得度柁。
之十五
无题
世事苍黄敷于冰,为是人间一脉情。
功名利禄身外物,反躬宜诵南华经。
注:南华经,即《庄子》。
之十六
修持
意念阿弥手捧钵,尘心离垢轻死活。
雨露滋润一贯之,忧烦皆无忘饥渴。
之十七
禅思
颌首抚掌气氤氲,跏趺顿生五色云。
身居浮世离六道,慧心已经如来群。
之十八
造访古寺
深山钟罄泛清音,抚草拨萝一径深。
鹤翔浩渺云天外,掬得细溪荡尘心。
之十九
题山中古寺
古寺孤寂傍陵丘,晚烟与共山岚浮。
疏钟钻林迎远客,风尘一伴碎玉流。
之二十
秋思
秋风古木伴孤寺,终日烟霞苦吟诗。
黄卷数诵青灯冷,饥啜落英渴饮溪。
注:黄卷,指佛家经卷,泛指典籍。
之二十一
晨课
山岚初散见山溪,密林枝头鸟乱啼。
仰观峰上山月小,俯察足下群岭低。
寒炉烹雪燃松球,清水煎茶听宣题。
悟却三生因缘事,仿照旧燕衔新泥。
之二十二
题莲花山云孤寺
万壑松风万木秋,秦皇汉武此淹留。
仙台陈迹烟霞锁,洞寂草芜客自愁。
风急石坊天籁响,雨歇古木鸟声幽。
坐来静思浮界外,僧在孤云可见不?
注:不,通否。读音:fou。
之二十三
题泰山灵岩寺
紫气氤氲罩梵宫,卓锡依在群鹤中。
禅扉幽辟尘缘绝,一抔清光对月明。
之二十四
访友
问山寻寺林壑深,鲁时松柏卓不群。
僧友邀茗谈了悟,翠微香缈昼氤氲。
之二十五
山雨后
远山消隐暮色浓,峰峦鲜新水溶溶。
眈幽人在山雨后,不知云深几何重?
注:眈幽,泛指出家之人。
之二十六
冬月夜读小吟
黄卷青灯伴夜吟,朔风呼啸穿山林。
耳畔叮叮风摇梧,胸中咚咚木鱼勤。
神骛九天浑不觉,鸡鸣三鼓看月沉。
有苦有乐亦真念,非树非台本来心。
注:该组诗部分已经收入《凯风选集·诗词卷》,对朋友们过去对在下的抬爱与提携表示感谢,并恳请继续批评指正,谢谢!
◆集而公诸同好◆并献天下◆以承古风◆敬请关注公众号◆◆◆
Hello,伙伴们
长按二维码就可以关注我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