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三国史,其实我们有一本来路正统、非常严肃的官方史书——《三国志》。此书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整合当时已有的《魏书》、《魏略》、《吴书》,又自行编纂了刘蜀的相关史料而成,共六十五卷。二百多年后,南朝宋的著名史学家裴松之,嫌弃《三国志》太过简略,又从一百四十多种传世古籍中索隐出相关内容,为《三国志》补注,遂成今之“二十四史本”面貌。 从唐代开始,各路文人就开始编排三国的野史轶事。而宋代出现了一种全民娱乐的曲艺项目——“说三分”,专门讲三国故事,同时还把三国故事搬上了戏曲舞台。到了元代,杂剧繁盛,更是一发不可收拾。据不完全统计,元杂剧的历史题材戏剧中,三国戏占了几乎七分之一,曲目流传至今的有六十种,内容较为完整的有二十一种。元代讲史的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,创作出了《三国志平话》与杂剧交相呼应。罗贯中,是混元杂剧圈和讲史圈的著名文人。元末时,他便开始编纂小说版的《三国志》,到了明朝初年,大致编写完毕,是为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,共二十四卷,二百四十则。明人毛宗岗又剪裁罗本成今本百二十回《三国演义》。此书一出,谁与争锋,直把演义做正典!卓性刚而褊,忿不思难,尝小失意,拔手戟掷布。布拳捷避之,为卓顾谢,卓意亦解。由是阴怨卓。卓常使布守中閤,布与卓侍婢私通,恐事发觉,心不自安。这里有没有貂蝉的半点戏份?没有啊。如果非要说有,大概那个与吕布私通的“侍婢”有点貂蝉身份的影子。文人马上抓住大众喜闻乐见的“私通”、“侍婢”做起了文章。“貂蝉”本来是汉代侍从官员帽上的装饰物,可以代指达官贵人,古有成语“貂蝉满座”(注意,此处绝对不是说美女如云,而是指一群官员聚会)。后来不知道为何,“貂蝉”成了美女,在元杂剧《锦云堂暗定连环计》里成了吕布的老婆:“妾身貂蝉,本吕布之妻。自从临洮府与夫主失散,流落司徒府中。”元代《三国志平话》是这么讲的:吕布有个老婆叫任貂蝉,意外被王允遇见了。王允把貂蝉骗走送给了董卓。吕布当然发现鸟~于是,戴着绿帽子愤而杀死了董卓。罗贯中觉得《平话》很幼稚,貂蝉整个一被拐带的智障妇女啊,这种文学塑造怎么行!于是在《演义》中他用了两回苦苦为貂蝉塑造了一个高智商高情商的女特工形象:王允家有个清清白白的小婢女貂蝉,胸怀大志,自愿以美貌为国除害。于是王允设下连环计:许嫁吕布在前,送女董卓在后,还栽赃说是董卓把貂蝉抢走了。貂蝉做了董卓的侍妾,又在吕布面前深情款款,几番周旋挑拨之后,吕布刺董卓身死。顷之,策欲取荆州,以瑜为中护军,领江夏太守,从攻皖,拔之。时得桥公两女,皆国色也。策自纳大桥,瑜纳小桥。策从容戏瑜曰:“桥公二女虽流离,得吾二人作婿,亦足为欢。”说到底,小乔就是周瑜征战生涯中的一个战利品,算不得妻,也未必是爱妾。孙策和周瑜,一个是“美姿颜,好笑语”,一个是“长壮有姿貌”,这对好基友(真CP)反而觉得大小乔沾了光呢。香车美人自古就是成功男士的标志,文人们一看到“国色”两字就high了。杜牧在诗里八卦:“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。”(曹操表示躺枪)东坡又在词里补刀:“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”杜牧、东坡,那就是唐宋的方文山啊,经他们二人一鼓吹,周郎小乔直逼项羽虞姬成为咏史诗词的第二CP。《三国演义》则让小乔的戏份撑起了赤壁之战章回的六分之一。首先,大小乔成了三国天下人尽知的美女,孙、周的正室(或至少是个如夫人)。然后呢,诸葛亮跑到周瑜面前说什么只要把大小乔送给曹操,自然就可以退却曹兵。周瑜自然不信,问诸葛亮有何证据。诸葛亮当场改了曹植的《铜雀台赋》扔给周瑜:“立双台于左右兮,有玉龙与金凤。揽二乔于东南兮,乐朝夕之与共。”绿帽子谁也不想戴,虚幻的也不行。周瑜冲冠一怒为红颜,决定联蜀抗曹了。(《铜雀台赋》)作于210年,赤壁之战在208年。啊,诸葛亮是会穿越的!由此看来,借个东风毫无压力。)网址:http://mshop.kongfz.com/206050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