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华春丨行业交流】一年之计在于春 今日立春
什么是春天?春天其实是人心中朦胧的一种憧憬,是对生命所有的寄予和希望。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春光中,时间刚刚开始,人们可以一点一点地把梦想种在现实的土地上,看它开花,看它抽穗,看它结果。这个生长与成熟的过程,人还可以企望。
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,恰逢春节假期结束第一天开工,新的一年从这里开始,春天来临,今日为你分享与春有关的古诗词三十首,其中你知道多少呢?
以下内容选自于丹《于丹:重温最美古诗词》(再版)
一日之计在于春
❖❖❖
中国人爱说,“沐春风而思飞扬,凌秋云而思浩荡。”春风秋云,春来秋往,思绪翩跹,是春天和秋天,与我们的生命有着特别深刻的呼应吗?
在汉语里,和时间观念最亲密的词,大概就是春秋了。问老人家的年龄,会问“春秋几何”,一说到年华流光,也喜欢使用一个词——“春秋”,连歌里也在追问着“几度风雨,几度春秋”。甚至在中国的古代典籍里,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也有一部《春秋》,是由孔子删订最后定稿的鲁国编年史,也是中国较早的史书之一。后来,叫“春秋”的书更多了,比如秦国吕不韦的《吕氏春秋》、齐国晏婴的《晏子春秋》。因为孔子编的史书叫《春秋》,那段历史——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,也被我们叫做“春秋”。
为什么我们用“春秋”二字来概括历史?怎么从来没管它叫“冬夏”呢?也许,在中国,特别是在中原文明发轫的黄河流域,相比于酷暑严冬,温暖的春、凉爽的秋,更适于中国人的诗情吧。
中国人喜欢用春、秋之间的变化来形容时间的流转。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里有名句“春风桃李花开日,秋雨梧桐叶落时”,写的是唐玄宗离宫之前和回宫之后强烈对比的心灵之感。安史之乱之后,人在归来的时候,物是人非,今昔之感,这种沧桑心理的落差变化,为什么会用“春风桃李、秋雨梧桐”来形容呢?
实际上,春秋更多变化的特征,冬夏更多稳定的特征。小楼一夜听雨声,第二天满眼繁花,从听觉到视觉的转变,这个情景是春天能看见的;一夜听风声,第二天满地落叶,这个情形是秋天能看见的。在夏和冬,虽然也有雨有雪,有风有雷,可是雨过天晴,变化不大。春与秋,生物的苏醒和衰残,都在瞬间完成,来得那么蓦然那么剧烈,强化了人和风景相遇时猝不及防那一瞬间的感动,深深地激荡我们的内心。
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,在春秋之间,我们看见生命的成长和希望,也看见生命的颓败和老去的感伤……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春秋上寄予了这么深的诗情的原因。
什么是春天?春天其实是人心中朦胧的一种憧憬,是对生命所有的寄予和希望。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春光中,时间刚刚开始,人们可以一点一点地把梦想种在现实的土地上,看它开花,看它抽穗,看它结果。这个生长与成熟的过程,人还可以企望。
立春 (Beginning of Spring) 时间
公历(阳历):2017年2月3日23时34分01秒
三候
东风解冻:
东风送暖,大地开始解冻。
蛰虫始振:
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。
鱼陟负冰:
河里的冰开始溶化,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,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,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。
介绍
立春,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又称“打春”,“立”是“开始”的意思,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,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。
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。立春之日,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,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,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,古人称为艮(八卦之一)的方向。
立春的“立”表示开始,“春”表示季节,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。农谚有“春打六九头”、“几时霜降几时冬,四十五天就打春”之语,从冬至开始入九“五九”四十五天,因而立春正好是“六九”的开始。
由来
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,那时一年中有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、春分、秋分、夏至、冬至八个节令,到了《礼记·月令》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中,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。
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,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,意思春天从此开始。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,直到1913年,,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。
此后立春日,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。
习俗
立春亦称“打春”、“咬春”,又叫“报春”。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,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,有打春的“打牛”和咬春吃春饼、春盘、咬萝卜之习俗等。
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,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。此时的立春已经超过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功能,而是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,因此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,如“春娃”、“春鞭”、“春卷”、“打春”、“春酒”、“春牛”等等。
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、吃春饼、吃春卷、嚼萝卜之俗,一个“咬”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。春盘春饼是用蔬菜、水果、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食,称为春盘。
养生
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,万物亦是如此,等待着在春季卯足了劲生长。在立春至立夏的三个月内,生物将会释放冬日里积聚的能量,从而产生新的介质。《黄帝内经》中提到:“春三月,此为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。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”其旨在,春天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,而饮食则是其中最关键的养生所在。
健康生活好起源:
选择当季新鲜食材
春天五行属木,在人体五脏之中,肝同属木性,因而春气通肝。饮食方面需讲究食材性平温润,蔬菜中可选择符合时令的西洋菜。西洋菜从广东开始流行,其脆嫩的口感搭配润肺止咳、益脑健身的功效,使得其逐渐流行于全国许多城市。在春日做一碗低卡路里的西洋菜蜜,亦是为生活增添一份奇妙的新鲜感。
同时,在气候多变,雾霾频发的春季,胡萝卜不失为一种既符合时令又符合健康流行趋势的食材。其富含的维生素A,已被广泛证实对呼吸道及胃肠道黏膜有重要保护作用。此外,蘑菇、绿豆、木耳等,也皆是保肝护体的好材料。肉食方面,不妨多选择鸭肉来顶替冬日常吃的牛羊肉。中医认为鸭子吃的食物多为水生物,故其肉性味甘、寒、对于肝火旺盛者,是一道再合适不过的食材,因此十分适宜主肝的春季。
春日养脾支高招:
多吃一碗好米饭
陈允斌,美食养生作家,她曾说:“春吃甘,脾平安。”但这里的甘,并不单指具有甜味的食品,还包括淡味食物。淡味,意为没什么味道的东西,比如说米、面这些主食。甘入脾胃,甘味的食物有补中益气、调和脾胃的作用,所以我们在春天要多吃一碗饭,在补充能量的同时,既养脾又润肺。以下推荐两道既养生又美味的米饭料理,通过精心的烹饪,感受春日最纯真的味道。其一是增加免疫力之芡实烧鸭饭,芡实浸泡一晚,大米洗净。鸭腿去骨,切小块,加入生抽、老抽、料酒、糖、姜片腌制3小时,炒熟鸭肉入电饭煲即可;其二是健脾胃疏肝之祛湿养生饭,主料为大米、薏米、芡实、核桃、红枣,米类浸泡一晚,核桃拔出核桃、红枣洗净,一起放入电饭煲,快捷又滋补。
全球春季新潮流:
健康、健康、更健康
现今,春日养生已不仅是中国人的专利,各国人民对于春日饮食都有一套自己的时髦方式。英国人认为护肤是春季首要养生任务,并将其排在调整饮食结构和计划健身运动之前。因此他们在饮用果汁、茶水方面做足了功课,以保证体内有充足水分。而如菠菜、无花果等可能诱发春季皮炎的光感性食物,都被列为忌口。
胡萝卜汁
俄罗斯人在春天更多会改变饮食结构,从以肉为主的结构调整成以蔬菜为主的结构。他们认为在春天需要补充冬天缺乏的维生素,从而会在菜单中加入柠檬、野蔷薇果、酸白菜和其他富含抗坏血酸的食物。同时,春天还需注意保持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,包括硒、维生素E、维生素P和纤维质等,所以多喝绿茶、多吃山楂、玉米、黑麦面包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野蔷薇果
在韩国,由于深受中国文化影响,韩国人每个季节都有独具特色的食谱。他们认为春季饮食需补气,因此会选择春季植物来补气,吃带有酸味的菜来补肝脏,吃带苦味的食物来补心脏,如荠菜、山蒜、苦菜、蒿、竹笋等。
荠菜
与春有关的30首古诗词
❖❖❖
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
唐 ·韩愈
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
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。
❖
《钱塘湖春行》
唐·白居易
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
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
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
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
❖
《玉楼春》
南唐·冯延巳
雪云乍变春云簇,渐觉年华堪纵目。
北枝梅蕊犯寒开,南浦波纹如酒绿。
芳菲次第长相续,自是情多无处足。
尊前百计见春归,莫为伤春眉黛蹙。
❖
《魏王堤》
唐·白居易
花寒懒发鸟慵啼,信马闲行到日西。
何处未春先有思,柳条无力魏王堤。
❖
《忆江南》
唐·白居易
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能不忆江南。
❖
《临安春雨初霁》
宋·陆游
世味年来薄似纱,谁令骑马客京华。
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。
矮纸斜行闲作草,晴窗细乳戏分茶。
素衣莫起风尘叹,犹及清明可到家。
❖
《谒金门》
南唐·冯延巳
风乍起, 吹皱一池春水。 闲引鸳鸯香径里, 手捋红杏蕊。
斗鸭阑干独倚, 碧玉搔头斜坠。 终日望君君不至, 举头闻鹊喜。
❖
《闺怨》
唐·王昌龄
闺中少妇不曾愁,春日凝妆上翠楼。
忽见陌头杨柳色,悔教夫婿觅封侯。
❖
《清平乐》
唐·欧阳炯
春来阶砌,春雨如丝细。春地满飘红杏蒂,春燕舞随风势。
春幡细缕春缯 ,春闺一点春灯。自是春心缭乱,非干春梦无凭。
❖
《清明》
唐·杜牧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❖
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
唐·白居易
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
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
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
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
❖
《清平乐》
南唐·李煜
别来春半,触目柔肠断。砌下落梅如雪乱,拂了一身还满。
雁来音信无凭,路遥归梦难成。离恨恰如春草,更行更远还生。
❖
《南乡子》
南唐·冯延巳
细雨湿流光,芳草年年与恨长。烟锁凤楼无限事,茫茫。鸾镜鸳衾两断肠。
魂梦任悠扬,睡起杨花满绣床。薄幸不来门半掩,斜阳。负你残春泪几行!
❖
《蝶恋花》
北宋·苏轼
花褪残红青杏小,燕子飞时,绿水人家绕。枝上柳绵吹又少,天涯何处无芳草!
墙里秋千墙外道,墙外行人,墙里佳人笑。笑渐不闻声渐悄,多情却被无情恼。
❖
《绝句四首》(其三)
唐·杜甫
两个黄鹂鸣翠柳,
一行白鹭上青天。
窗含西岭千秋雪,
门泊东吴万里船。
❖
《灞陵行送别》
唐·李白
送君灞陵亭,灞水流浩浩。
上有无花之古树,下有伤心之春草。
我向秦人问路岐,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。
古道连绵走西京,紫阙落日浮云生。
正当今夕断肠处,骊歌愁绝不忍听。
❖
《武陵春》
南宋·李清照
风住尘香花已尽,日晚倦梳头。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语泪先流。
闻说双溪春尚好,也拟泛轻舟。只恐双溪舴艋舟,载不动许多愁。
❖
《一剪梅·舟过吴江》
南宋·蒋捷
一片春愁待酒浇。江上舟摇,楼上帘招。秋娘度与泰娘娇,风又飘飘,雨又萧萧。
何日归家洗客袍?银字笙调,心字香烧。流光容易把人抛,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。
❖
《青玉案》
北宋·贺铸
凌波不过横塘路,但目送、芳尘去。锦瑟华年谁与度?月桥花院,琐窗朱户,只有春知处。
飞云冉冉蘅皋暮,彩笔新题断肠句。若问闲情都几许?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!
❖
《蜀相》
唐·杜甫
丞相祠堂何处寻,锦官城外柏森森。
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。
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
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
❖
《曲江二首》(其一)
唐·杜甫
一片花飞减却春, 风飘万点正愁人。
且看欲尽花经眼, 莫厌伤多酒入唇。
江上小堂巢翡翠, 苑边高冢卧麒麟。
细推物理须行乐, 何用浮荣绊此身?
❖
《蝶恋花》
北宋·欧阳修
庭院深深深几许?杨柳堆烟,帘幕无重数。玉勒雕鞍游冶处,楼高不见章台路。
雨横风狂三月暮。门掩黄昏,无计留春住。泪眼问花花不语,乱红飞过秋千去。
❖
《浪淘沙令》
南唐·李煜
帘外雨潺潺,春意阑珊。罗衾不耐五更寒。梦里不知身是客,一晌贪欢。
独自莫凭栏,无限江山。别时容易见时难。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
❖
《台城》
唐·刘禹锡
台城六代竞豪华,结绮临春事最奢。
万户千门成野草,只缘一曲《后庭花》。
❖
《春望》
唐·杜甫
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
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
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
❖
《鸟鸣涧》
唐·王维
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
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
❖
《越上闻子规》
北宋·范仲淹
夜入翠烟啼,昼寻芳树飞。
春山无限好,犹道不如归。
❖
《踏莎行》
北宋·秦观
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,桃源望断无寻处。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。
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,砌成此恨无重数。郴江幸自绕郴山,为谁流下潇湘去。
❖
《天涯》
唐·李商隐
春日在天涯,天涯日又斜。
莺啼如有泪,为湿最高花。
❖
《离亭赋得折杨柳》(其一)
唐·李商隐
暂凭樽酒送无憀,莫损愁眉与细腰。人世死前惟有别,春风争拟惜长条”。